蘋果2019“移動應用創新賽”夏令營探秘: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8月27日,蘋果公司和浙江大學聯合主辦的第四屆“移動應用創新賽”夏令營開幕。關于這個比賽,可能會有一些小伙伴會覺得比較陌生,這是由教育部領導,蘋果公司、浙江大學聯合主辦的移動應用程序開發類競賽。蘋果今年是第四年支持這項比賽,此前IT前沿在蘋果WWDC全球開發者大會期間采訪受邀參會的學生獎學金獲獎開發者時,曾介紹過“移動應用創新賽”,在該比賽中獲獎的開發者,將有機會參加下一屆WWDC。
今年的移動應用創新大賽于3月份啟動,6月份完成了初賽評審,將于9月中旬進行決賽。而在8月27日于上海浦東蘋果應用設計開發加速器中舉行的夏令營活動,可以說是今年“移動應用創新賽”決賽的前期培訓,進入決賽的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開發者們將在此集中培訓、和蘋果的開發專家們溝通學習。
開營第一天,IT前沿有機會前往蘋果應用設計開發加速器中探營,并和開發者們交流,了解它們的作品,以及蘋果在背后扮演的角色。
開場:最年輕的開發者們,和蘋果的期許
27日上午,小編來到了位于上海市源深路的蘋果應用設計開發加速器(以下簡稱加速器)辦公室,這里是蘋果專家團隊和開發者與App社區其他成員相聚交流的地方,內部空間寬敞,裝修設計秉承蘋果一貫的簡潔舒適的風格。
上午10點,蘋果大中華區DR(開發者關系)負責人謝恩偉在加速器內部的報告廳內作了本屆夏令營的開場演講。
在演講中,謝恩偉表示:“今天在坐的是被蘋果邀請至加速器中年齡最小的一批開發者。”他介紹稱,蘋果應用設計開發加速器在今年7月9日正式向開發者開放,用于將國內最好的一批開發者聚集起來,通過蘋果的一系列技術支援,包括本地技術支援以及全球技術支援,幫助開發者學習蘋果最新的技術,完善一些已經很優秀的iOS作品。
同時,謝恩偉在演講中透露:
今年的創新大賽也是破紀錄的一屆……今年總共有1593個團隊參加了競賽,其中有1070個作品從初賽走到現在,而在坐的代表了最終選出來的30款作品。
IT前沿小編也順手翻了一下參加移動應用創新賽往年的參賽團隊和作品的數據,從2016年到2018年,參賽團隊的數量分別是360、500、820,而參賽作品的數量分別是361、463、591,對比今年的數據,確實是呈現急速增長的趨勢。
在演講最后,謝恩偉還表達了自己對參賽的開發者們的期許和愿景,他表示,并不希望大家止步于移動應用創新賽,大賽只是一個起點,希望大家不僅是在創新大賽中將自己的作品做出來,更應該思考怎樣能夠真正將這些創新的作品帶給廣大的消費者,為他們帶來快樂。蘋果也是不光會參與到今年的大賽中,也希望通過自身的技術能力、通過開發者關系團隊,一路護航,銜接好參會的廣大開發者。
引路:兩位往屆大賽獲獎者,兩條不同的路
在謝恩偉的開場結束前后,我們都在和兩位往屆“移動應用創新賽”獲獎團隊的代表進行交流,對于今年參加比賽的年輕開發者而言,這兩位無疑可算是“過來人”了,他們對于大賽獲獎以及自己開發生涯的體驗、感悟對于年輕一代顯然更具有啟發意義——這么說顯得他們好像年紀很大,但其實兩位都是“恰同學少年”。
第一位開發者是女生,名為吳宋若瑤,是去年大賽特等獎團隊的成員,他們開發的軟件為《Mind Band》,這是一款AI自動編曲應用,它能夠通過場景信息進行AI音樂創作,比如讀取用戶輸入的文本、相片、天氣、視頻等信息進行情感分析和音樂生成,而在移動端它可以幫助熱愛音樂但不通樂理知識的人進行編曲。
在這款應用獲得去年移動應用創新賽特等獎之后,吳宋若瑤和她的團隊并沒有停止腳步,而是對軟件的定位和功能進行了調整,目的是以生活和音樂為核心打造一款人人都可以用的音樂應用軟件。在現場,她也演示了用這款軟件為隨機拍攝的一段視頻智能配上音樂,效果聽起來很應景。
談到移動創新應用大賽對自己的影響時,吳宋若瑤稱這個賽事為自己和團隊提供了一個實現自己想法的契機,參加這個比賽的經歷如果用一個關鍵詞來形容就是“打破邊界”。她表示,當時參加這個比賽時,用兩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作品的設計,而且自學了iOS的開發,這個過程中也離不開蘋果提供的強力幫助。參加比賽也是他們第一次去動手實現自己的創意,比賽的經歷也讓她明確了自己的職業方向,同時,她們的團隊也在不斷吸收新的成員。
▲吳宋若瑤參賽作品的技術框架
今年6月,吳宋若瑤受邀參加了蘋果的WWDC全球開發者大會,這一經歷除了讓自己認識了更多的開發者伙伴和作品,也讓她看到了蘋果對全球開發者和設計者提供的更多幫助和支持。
第二位開發者叫李晨嘯,他和他的團隊獲得了2017年移動應用創新賽的一等獎,和吳宋若瑤相似的是,他的作品也是一款將音樂和AI結合的軟件。這是一款能夠將人們運動時的步伐和節奏結合,利用智能手機上的傳感器采集運動數據,并借助人工智能和算法生成音樂的應用,從而讓每個用戶都可以擁有自己獨特的音樂節奏。李晨嘯表示,目前這款應用的用戶量已經超過了26萬。現在,他已經以原本團隊為框架,注冊了公司自己的公司,開始了創業之路。
對于移動應用創新大賽,李晨嘯認為這對很多人來說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如果沒有這個大賽,很多天才般的想法就不會成為現實。
至于蘋果在這個項目中起到的幫助,李晨嘯主要和我們分享了技術和商業這兩個方面,他用具體的例子來說明。比如他們團隊的參賽作品在剛開始嘗試上架AppStore時,因為很多功能完成度低、體驗差而被打了回來,而蘋果方面負責大賽跟進的成員則不厭其煩的幫助他們和總部做對接,發現并解決產品的問題,從而能讓應用成功上架。
同時蘋果在上海的加速器團隊也會及時和他們分享最新的技術并邀請他們參加培訓,對于團隊在技術上的提升自然也有很大的幫助,此外蘋果也為他和團隊提供了和行業領軍人物溝通的機會。
當然,它的作品也曾經被推上App Store的《Today》頁面,對于李晨嘯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助力,因為這當天即為他們的產品帶來了超過10萬的下載量,這對于獨立開發團隊來說自然是可遇不可求的。
▲李晨嘯在演示自己的作品
有意思的是,當天的兩位創新賽“前輩”獲獎者的作品都是將音樂和AI結合的創意,IT前沿小編覺得這的確是一個相當酷的想法,而且在未來也應該會有很多現實的應用場景,例如和硬件的結合。在分享環節后,IT前沿小編也和李晨嘯聊到了音樂AI和硬件結合的方向,應為我們知道蘋果也是一家非常關注音樂的公司,那么這樣的技術有沒有可能和蘋果的產品進行結合?李晨嘯則表示自己也正在考慮這個方向,此前也曾嘗試過Apple Wach,將手表的運動健康屬性和音樂進行結合。李晨嘯稱他也正在尋找更多和硬件結合的場景。
總結來說,這兩位往屆創新賽的獲獎者可以說是兩個典型的代表,一位是以此為機會在學術上有了更高的發展,一位則是走上了創業之路,無論哪一種,這樣的經歷都讓他們明確了人生的方向,對后來的開發者們也是一種“引路”。
憧憬:來這,是為了提升自己,競技場見
上午大約11點左右,IT前沿獲得和參加本屆創新賽的學生開發者們進行交流溝通的機會,他們基本上都來自全國各地的高校,很多也是通過往屆的學長學姐們了解了創新賽,從而被大賽吸引,前來參加,當然,也有很多是通過蘋果在學校的iOS Club活動了解了大賽。
例如IT前沿采訪的來自湖南工業大學的張賽東,他就是通過參加往屆“移動應用創新賽”的學長推薦,而參加今年的比賽的。他參賽的作品是一款AR應用,可以利用手機攝像頭結合AR功能在現實的取景畫面中進行作畫,可以用于位置導航等,同時這款應用還結合了AI功能,能夠智能識別物體。當然,接受IT前沿采訪時,他的作品還不完善,還有一些比較復雜的功能尚未完成,當然,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希望通過這次蘋果提供的夏令營培訓機會來集中解決。
現場也有媒體聊到了他的作品是否使用了蘋果的ARkit,張賽東予以了肯定,并表示ARkit在使用時并不困難,因為蘋果對API封裝地非常好,包含了數十個子類,他們使用到了AR Anchor、AR Camera、AR Session等子類,使用的時候因為蘋果提供了可視化編程的框架,所以用起來可以提高開發的效率。
另外,IT前沿也問到在開發中和AI識別相關的訓練是否也是自己進行,張賽東則表示有自己訓練的模型,也會采用蘋果官方提供的訓練模型。
而在談到參加這次夏令營有什么期待和收獲時,張賽東說,來到夏令營后,可以和來自浙大、同濟等高校的指導教師進行更多交流,以打磨自己的移動應用產品,同時也很期待在決賽中和其他的團隊同場競技。
細究:一對一咨詢,答疑解惑最好的途徑
27日下午,蘋果在夏令營活動中組織了讓參賽開發團隊和來自蘋果的專家工程師一對一咨詢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開發者們可以向專家大佬們咨詢自己在開發作品過程中遇到的疑惑和技術難題,盡管因為人數較多,每個團隊咨詢的時間是有限的,但對于參賽者們來說,顯然是一個難得且寶貴的答疑解惑的機會。IT前沿也在答疑室內旁聽了開發者團隊和蘋果工程師們交流的過程。
小編總共旁聽了三支團隊與蘋果工程師溝通交流的過程,這三支團隊分別來自西北工業大學、湖南工業大學和同濟大學,他們的參賽作品也各不相同,有做智能手表上運動健康軟件的,有做方便人們記錄旅行見聞的應用的,也有關注中國傳統文化——刺繡的App。
交流過程中,小編在旁邊能夠深切感受到這些學生開發者們非常珍惜和蘋果專家交流的機會,咨詢的問題也很多,基本上每個團隊都會超時,直到工作人員提醒時間到了才有些不舍地來開咨詢室。而蘋果的工程師們則能夠耐心解答每一個團隊咨詢的每一個問題,可以看出小編旁聽的這位工程師經驗是十分老道的,小開發者們提出的每個問題,他都能夠第一時間給出準確的解決方向——沒錯,是解決方向,主要是幫助開發者們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從方向上進行點撥,只有當開發者們親手解決問題時,才能真正獲得提升。
咨詢活動的間隙,小編采訪了來自湖南工業大學的張馳和李雋豐同學,他們的作品是一款幫助人們記錄旅行中點點滴滴的應用。兩位同學今年都是大二,第一次聽說移動應用創新賽是通過一位學長的介紹。
小編在旁聽時注意到,他們在咨詢蘋果工程師時最主要的問題是關于AI人臉識別信息的篩選。IT前沿就這個問題詢問了張馳,他表示,因為自己目前只是大二,對于深度學習的算法還不很了解,只能使用現有的模型。關于咨詢的問題,其實自己也有一些想法,就是利用人工智能的模型,但是不清楚是不是要這么做和怎么做。而經過蘋果工程師的解答和點撥后,張馳明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對于具體如何去做,雖然還不是門兒清,但張馳認為按照剛才蘋果工程師給的建議方向,自己去補充了解相關的知識,是能夠順利解決的。
參加這個比賽,張馳認為無論是否獲獎,自己都是受益良多的,他主要說了兩點:
一是感覺參加這個比賽確實是挺促進自己所學的東西的,一方面是團隊,團隊很重要,如果只有我,首先我根本不懂設計,做不出美觀的應用界面;第二個是以賽促學,我學到了更多不一樣的知識,也認識了很多更好的學校的朋友,了解了他們的思維方式。
▲左李雋豐,右張馳
在聊天中,IT前沿還談到了參加創新賽,準備作品的過程中有沒有什么樂趣或有趣的事情和大家分享。聽到這個問題,李雋豐拍了拍張馳的肩膀,打趣地說:“哈哈,天天熬夜挺有樂趣的……”
張馳則靦腆地笑了笑,思考了一會然后說:“因為我是做iOS開發的嘛,就覺的在大學里能夠自己做出一個App,這種成就感就是一種樂趣,最近我也是打算加入蘋果的開發者計劃,打算上架自己的App,還有就是當初選擇計算機的專業也是因為喜歡,開發過程中的樂趣也來自對這個專業的喜愛。”
作為團隊里唯一寫代碼的成員,張馳表示今后也會優先去做iOS平臺的開發者,他喜歡蘋果開發平臺里的簡潔和高效。
就拿Create ML來說吧,我有很多同學是搞安卓的,據我了解他們那邊就沒有這種能夠集成到本地的機器學習的模型框架,就是把一個機器學習模型放到App里面,不經過服務端去進行機器學習的應用,還有就是感覺iOS這邊只要下載一個XCode,不用部署復雜的開發環境,對新手來說是很友好方便的。
張馳對IT前沿說。
結語: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2019年的蘋果“移動應用創新賽”夏令營活動會持續三天,IT前沿小編探訪的只是第一天的內容。一天下來,感覺還是干貨滿滿的,蘋果對學生開發者們的培訓項目安排得也是滿滿當當。
數據顯示,2019年6月,蘋果的開發平臺在大中華區共擁有超過250萬名的開發者,自2010年App Store在中國上線以來,開發者們通過在iPhone和其他Apple設備上面向全球用戶銷售所賺取的收入已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其中僅過去一年的占比就達30%以上。
在明確表示公司未來增長將不會集中在其硬件上,而是在軟件服務的背景下,怎樣更好地扶持、服務開發者,成為蘋果必須思考的問題,這背后,不僅涉及到開發者的收入,也涉及到開發者們人生價值的實現。事實上,像27日這樣的創新賽夏令營活動,在以往蘋果很少主動對媒體以及外界進行推廣,而小編相信在這之后,蘋果類似的動作也會越來越多。
而作為普通消費者的我們,也能夠更多接觸到蘋果生態下的這群開發者們的生活、工作狀態,這無論是對蘋果,還是對開發者,或者是對行業,都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在活動中,看著那一群身著桔色T恤、頭角崢嶸的學生開發者們,小編心中反復想起活動中一位媒體朋友的感嘆:他們就是未來將要支撐著蘋果整個開發生態的一群人啊……
同學少年,風華正茂,不外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