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7-30 | 欄目:業界 | 點擊:次
“文本對抗訓練中,梯度擾動和隨機擾動,哪個效果更好?”
“多輪對話中,目標和話題轉移用什么方法?”
7月24日下午,廣州黃埔,一場“高精尖”的NLP講堂互動在DeeCamp火熱進行,這也是今夏最受矚目的人工智能訓練營。追一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TO劉云峰博士作為訓練營導師,系統分享了NLP發展歷程、挑戰問題、在企業服務中的應用,并與來自廣州現場以及北京、上海、南京遠程的學員們,進行了熱烈的互動。
追一科技CTO劉云峰與DeeCamp學員交流
除了理論和實踐的分享,追一科技還攜手DeeCamp,推出最前沿的AI交互產品應用實戰。作為DeeCamp實踐課題之一,追一科技數字人首次走進課堂,讓學員感受工業界氛圍下的AI產品研發與應用魅力,探索文本、語音和視覺多模態交互創新的無限可能。
DeeCamp人工智能訓練營由創新?場于2017年發起,旨在提升高校AI人才在行業應用中的實踐案例經驗,同時推進產學研深度結合。2018年DeeCamp被教育部選中作為“中國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兩個組成部分之一的學生培訓營。
2019年DeeCamp盛況空前。北京、上海、廣州、南京四地啟動,報名人數達到萬人,最終入選600人。導師陣營也達到新高度,學術與產業界大咖加盟,南大周志華、上海交大俞勇、港科大張潼、悉尼科技大學徐亦達等,視覺、語音、語義領軍企業如曠視、科大訊飛、追一科技等一起助力產業型AI人才培養。
“大年”之后的NLP
“類比于人,視覺和語音是輸入和輸出,NLP則更接近大腦,挑戰很大。”
在訓練營基礎理論部分,劉云峰博士從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形式語言說起,到2000年后崛起的神經網絡,直到近期各種刷榜模型,讓學員對技術發展脈絡和未來發展趨勢,以及技術到應用和產業化轉換路徑,也有了更全面的認知。
“2018和2019年可以說NLP的兩個大年,從Elmo、GPT、BERT到XLNet,可以載入歷史的里程碑不斷涌現”,劉云峰博士說,目前看來,算力換效果的路徑還沒有看到天花板,但未來未必盡然。NLP作為機器學習的一種上層應用,很多問題還需要回到學習模式層面來解決問題。
而NLP的應用突破上,追一科技在企業級市場,探索和實踐了豐富的AI交互應用,包括非結構化的FAQ、文檔,以及結構化的數據庫、知識圖譜等。并在今年融合多模態、多通道技術,推出了創新的數字人產品。
AI技術集大成,追一數字人走進DeeCamp
追一科技最新的數字人產品,也作為實踐課題,首次走進DeeCamp課堂。
學員們在現場體驗了多種形態的數字人。其中,擬人數字人,通過同音驅動技術,可以“異口同聲”說話,而神態、表情甚至動作都完全不同。3D數字人,通過語音合成、語義理解、表情與唇形推理等,能夠做到表情逼真,自然生動。
追一科技導師為DeeCamp學員介紹數字人課題
作為集大成的AI交互產品,數字人背后綜合應用了多項人工智能技術,包括語義、語音和視頻多模態等技術。其中,語義是交互的基礎,也是追一深耕的重點,并不斷與其他技術融合。并在這一過程中,沉淀了豐富的AI技術產品方法論和數據集,幫助企業快速開發和落地自己的智能交互應用。
此次DeeCamp訓練營中,通過追一提供的產品工具、方法和數據集,學員們可以體驗產品設計,DIY自己的數字人產品,并參與DeeCamp競賽活動。
“人機的交互習慣,從文本到語音再到多模態,形態越來越豐富,體驗會越來越好。”劉云峰博士說。數字人可以應用在多種場景比如智能客服、虛擬主播、在線教育等等,并為用戶帶來全新的交互體驗。
目前追一科技正在與合作伙伴緊密合作,推進AI機器人升級至數字人產品等。同時,追一科技還在持續攻堅AI交互技術,加速產品迭代創新,相信很快大家就可以看到功能和場景更豐富的數字人產品。
助力產業智能,培養AI應用人才
四城聯動,學員百里挑一。
DeeCamp火爆,與人工智能產業化進程息息相關。AI的焦點逐步從學術、競賽等向落地、應用和規模商業化深入,社會影響力和AI人才需求也逐步擴大。與此同時,產業AI層面也呈現海歸學術和工程實踐背景等多元化趨勢。
作為創新工場重點投資NLP企業和產業伙伴,追一科技一直注重“技術與應用雙向驅動”的AI發展理念,這也與DeeCamp宗旨不謀而合。2016年成立以來,追一科技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已經在金融、運營商、政企、泛互聯網等多領域落地,深度合作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國移動、南方電網等數百家標桿客戶。追一也成為首批實現AI場景化、規模化應用的創業公司之一。
今年DeeCamp活動,追一科技將攜手創新工場等合作伙伴,全程深度參與,融合理論與實踐,以場景化應用落地和豐富的實踐課題,推動中國應用型AI人才的培養,為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創新和人工智能產業化應用,不斷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