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主頁 > 手機 > 評測 >

《回聲》:手機也能拍出大片既視感

時間:2021-03-02 | 欄目:評測 | 點擊:

每當遇到那種音畫精美、情緒強烈的視頻,我們總會用“大片既視感”來形容自己的感受。那么究竟什么是“大片感”呢?

我們能在電影院看見的大片,都出自于擁有專業設備的專業團隊。他們知道什么樣的畫面、什么樣的聲音能刺激到大家的感官,也知道調動情緒、讓觀眾做到情感帶入的重要性。這樣一來,大家才喜歡去電影院看電影。

《回聲》:手機也能拍出大片既視感

所以,“大片感”其實可以用一個詞概括,那就是“沉浸感”。為了能更好地解釋,讓大家也能拍出自己的“大片”,我們以音樂制作人張亞東執導、用手機拍攝的微電影《回聲》為例,好好分析一番。

《回聲》:手機也能拍出大片既視感

01運鏡:用鏡頭移動增強畫面情緒

所謂“運鏡”,就是讓鏡頭動起來。經常看電影的朋友都能注意到,運鏡確實要考慮畫面美感,也能提高畫面質感。但運鏡初始動機可不是讓畫面更好看,而是幫助導演傳遞自己想讓觀眾感受到的信息,具有極強的目的性。

在這個畫面中,配合臺詞我們得知,主人公在思考,很期待別人對自己音樂的評價。

《回聲》:手機也能拍出大片既視感 主人公在思考

畫面容納下了大面積的室內,鏡頭徐徐拉近,表達出了主人公“身未動,心已遠”的思緒狀態,期待別人對自己音樂的“回聲”。畫面的輕微逆時針旋轉,則表達出了主人公對他人反饋的不確定和好奇。這就是在臺詞及情節之外,用鏡頭語言有目的性地加強故事情緒的典型例子。

當你和一個特別聊得來的朋友聊得熱火朝天時,通常會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對話上,忽略周圍的環境,沉浸在“二人世界”中。比如這個畫面,兩人邊走邊對話,鏡頭跟隨兩人移動,和兩人“相對靜止”,虛掉背景和周遭環境,恰到好處地還原出了“聊得投機”的狀態。

《回聲》:手機也能拍出大片既視感 沉浸在談話之中

《回聲》是一部以音樂為主題的微電影,所以少不了樂器和演奏。不同的音樂會給人不同的感覺,運鏡也需要與之相匹配,強化這種感覺。

比如其中展示電子琴動感節奏的畫面。即使文章的GIF沒有聲音,在鏡頭隨著音樂節奏的上下起伏中,我們也能腦補出此時音樂的動感。類似的鏡頭運用還有很多,我們就不在此一一贅述了。

《回聲》:手機也能拍出大片既視感 動感的音樂

《回聲》中還有一些運鏡,具備著很強的“工具”屬性。

比如此時,畫面內的人物在使用電腦,鏡頭先交待是誰在用電腦,然后緩緩移到電腦上,告訴我們這個人在干什么。

《回聲》:手機也能拍出大片既視感

這個畫面更簡單,利用由下到上的鏡頭移動,給大家“掃描”了一遍這部設備。這類鏡頭很適合用來介紹首次亮相的人物、物品或場景。

《回聲》:手機也能拍出大片既視感

最后一個巧妙的運鏡在影片結尾。昏暗的燈光和不斷走向長廊盡頭的動態給人一種落幕的感覺,告訴大家這部微電影快要結束了。

《回聲》:手機也能拍出大片既視感 這畫面放開頭可能就不太合適了

總之,如果想讓觀眾更能沉浸在你的作品之中,運用鏡頭語言二次傳遞情緒非常重要。

02轉場:不要全片都用簡單的黑幕切換

不管是微電影還是稍微帶有情節遞進的視頻,基本都離不開轉場。轉場有兩個“等級”,普通級就滿足一點,不突兀就好。進階級則要讓轉場和情節、主題相契合,巧妙地推進故事的發展。

在影片四個人物之間的三次轉換中,導演沒用簡單的黑幕轉場,而是結合音樂主題,讓上一個人的情節在他演奏的畫面上結束,然后在下一個人演奏同一類型樂器的畫面中開啟另一個情節。

《回聲》:手機也能拍出大片既視感 不同角色直接的轉換

《回聲》:手機也能拍出大片既視感 不同角色直接的轉換

《回聲》:手機也能拍出大片既視感 不同角色直接的轉換

此外,本片中有一個人物是實驗電子音樂人。實驗電子音樂就會有那種像出了故障一樣的混音。這個轉場就巧妙地通過畫面和音頻還原出了這種音樂的風格,也就是最近比較流行的“故障藝術” (Glitch Art)。

《回聲》:手機也能拍出大片既視感 “Glitch”風格的轉場

當然,我們并不是讓大家在每個轉場時都絞盡腦汁拍出心意。只要能在一個視頻中加入兩三個、四五個類似的進階級轉場,你的視頻就能更有味道。

03構圖與光影:美感也很重要

平常用手機拍照片時,構圖和光影很重要,拍視頻更是如此。比如拍電影時,不僅要有導演,還得需要燈光師。

《回聲》這部微電影在構圖和光影上的元素主要有三種:陰影、反射和前景虛化。

片中出現了大量利用太陽光營造出來的陰影。太陽光是普通人最好的“燈光師”。不需要額外的設備,只要在合適的天氣找到合適的角度,人人都可以利用光照清晰捕捉到想捕捉的細節,同時得到遙相呼應,增加畫面層次感的陰影。最關鍵的是,太陽光有一種獨特的“溫度感”,如果運用得當,很能渲染畫面氣氛。

《回聲》:手機也能拍出大片既視感 光和陰影

《回聲》:手機也能拍出大片既視感 光和陰影

《回聲》:手機也能拍出大片既視感 光和陰影

《回聲》:手機也能拍出大片既視感 光和陰影

然后是反射。大家經常能看見有人利用水面倒影拍出漂亮的照片。《回聲》告訴了我們,這種對倒影的捕捉并不一定要發生在室外,并不一定需要水面。在以音樂為主題的片子中,锃亮的鋼琴烤漆和設備屏幕也能充當“水面”,讓畫面的美感進一步提升。

《回聲》:手機也能拍出大片既視感 反射

《回聲》:手機也能拍出大片既視感 反射

《回聲》:手機也能拍出大片既視感 反射

前景虛化是一種常見的攝影技巧。雖然和背景虛化一樣,都是突出拍攝主體的手法,但由于用得相對少,前景虛化更容易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本片大部分拍攝場景都是音樂人的工作室,充滿了各種設備,就有了很多運用前景虛化,突出主人公的機會。

《回聲》:手機也能拍出大片既視感 前景虛化

《回聲》:手機也能拍出大片既視感 前景虛化

《回聲》:手機也能拍出大片既視感 前景虛化

《回聲》并不非由專業導演執導,但有了這些光影、構圖技巧,畫面依舊做到了高度精美。所以,稍加練習,“大片”和大家并不遠。

04實踐:手機就能拍出大片既視感

相信通過對《回聲》的一番分析,各位已經大概了解了“大片既視感”的定義和實現方法。但作為普通消費者來說,我們得拿什么樣的設備才能拍出各種運鏡、前景虛化和光影對比呢?顯然《回聲》的拍攝設備三星Galaxy S21系列手機,就成為了一個非常值得的選擇。

《回聲》:手機也能拍出大片既視感

不管是水平/上下移動、遠近拉動還是鏡頭和對象的同時運動,都需要強大的防抖和對焦能力。手持拍攝畫面不能太晃,對焦不能在移動時出現拉風箱或者跑焦的狀況。三星Galaxy S21系列多顆鏡頭(主攝和長焦)都有光學防抖、還具備“超級防抖模式”與強大精準的自動對焦能力,幫助這部微電影實現了各種巧妙運鏡手法。

《回聲》:手機也能拍出大片既視感 三星Galaxy S21 Ultra 5G

當然,在面對色彩、光影時,手機還要避免顏色的匱乏和陰影處的噪點。因為寡淡的色彩和“不干凈”的畫面是大片的頭號敵人。色彩和陰影表現主要取決于相機傳感器的性能和軟件算法,三星Galaxy S21系列手機的大尺寸傳感器和進階相機算法正是為了此類環境而準備的。

在《回聲》之前,三星官方已經和其它導演出品了多部微電影,皆由三星Galaxy S21系列手機拍攝,每一部都是滿滿的大片既視感。

想要在拍微電影時做到“大片既視感”,離不開高水平的拍攝技巧,也更離不開稱職的拍攝設備。

三星Galaxy S21(8GB/128GB/全網通/5G版) 驍龍888,超高清專業攝像,120Hz護目屏

三星Galaxy S21(8GB/128GB/全網通/5G版) 驍龍888,超高清專業攝像,120Hz護目屏

[經銷商]京東商城

[產品售價]4999元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