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9-30 | 欄目:通信 | 點擊:次
近期提出的新基建,是目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點。基建對于產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可以拉動就業和促進經濟發展,中國的高鐵目前極大程度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進步,就是因為高鐵再建設初期采取了適度超前的方針。而作為新基建重要部分的5G,近期有專家支持5G的運營成本極高的問題,那么未來應該如何發展呢?
財政部前部長表示,目前中央提出“新基建”,其中包括發展5G。但現有5G技術很不成熟,數千億級的投資已經布下,而且運營成本極高,找不到應用場景,今后消化成本是難題。這些成本要逐步降下來,不然會是國內大循環的堵塞點。那么這點是否是有道理的呢?
說到5G就不能不說到3G和4G,每一代通信技術發展的初期都被質疑應用場景和應用成本的問題,其實這是一個自然現象,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在某一個通信技術的初期,社會的需求并不明顯,而成本總是高昂的,這是一個管理的創新曲線的問題,一開始由于市場規模有限,因此市場成本必然會比較高,而隨著市場需求的涌現,市場規模越來越大,成本就會逐漸降低,而市場場景并不是馬上就有的,比如說汽車出現的初期,人們也不認為上次對此有需要,而是認為馬車就已經足夠了,但是當福特等將汽車的概念帶入大規模發展的軌道,人們發現汽車有著大量的需求,企業家的功能就是發現需求和創造需求,而消費者本身對于需求可能是茫然無知的。當然如果說某種技術發展過快,還沒有達到大規模市場運用的階段,那么可能就面臨技術的商用化過早的問題,而這就是企業需要把握的問題,一些技術可能還沒有達到大規模發展的階段進行商用,可能也會發生一些問題,比如摩托羅拉的銥星計劃就是一個經典的失敗案例。
那么,5G技術有沒有可能遇到這個情況?從3G和4G的發展歷史來看,這個擔憂可能有一點點多余,雖然4G的成本還沒有完全收回,但是通信技術作為重要的基礎性的基礎設施,對于國民經濟有著重要的外溢效應,比如說高鐵的建設也有著比較高的債務,在初期的償債壓力也比較大,但是國家進行了比較多的支持,高鐵也在今天發揮了將生產要素連接起來的重要作用,并且拉動了大量就業和投資。而電信運營商作為國有企業,應該起到在自身科學發展的基礎上,也為國家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這個方面,電信運營商既要以市場眼光來進行發展,這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公用基礎設施的作用。國家也需要進行有力的支持,創新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進行支持。
新基建需要有新的思路。對于5G而言,未來的產業互聯網將是主戰場,未來的產業互聯網的萬物互聯的場景需要大量的高速率和低時延的網絡,但是5G網絡的逐步發展也是一個系統的工程,5G網絡不能只止步于網絡速度快這個理解,而5G網絡也需要其他方面基礎設施的配合和產業的發展,因此5G網絡的發展不能只看沒有市場場景和成本過高的現狀,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推動發展,但是也不可以過度冒進,需要企業和各方面協同創新,支持5G網絡的發展,從而提升新基建發展的穩健性。